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伊通河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
项目简介:本项目主要针对伊通河河道断流或少流,面源污染加剧,城区河段护岸硬质化、景观单一,已完全失去自然河道特征与功能的问题,根据该河流未来生态修复的技术需求,首先确定了科学的修复理念,即“近自然、多功能、高效益、可持续”,制定了“研究与技术组装并举”和“一区一策”的技术策略,构建了近10公里的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在示范河段分区开展了河流水文动力恢复研究、乡村河段水环境保护及示范、河堤生态化改造技术及示范、城区河段 “生态化、景观美、亲水型”河道构建技术及示范,取得了系列的技术成果,包括:提出并制订了新立城水库坝下河流水动力与自净能力恢复的水量调控方案与生态补水规范;集成了乡村河段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植被缓冲带与生态鱼塘耦合技术;构建了城市河段“生态化、景观美、亲水型”为目标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包括硬质化河堤生态混凝土球改造技术、河岸多功能植被缓冲带群落构建技术、社区点源生活污水梯级生物治理技术、河岸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通过采用以上工程技术,示范区内水动力增强,可提高自净能力20%-50%;示范河段水质明显趋于好转,指示清水型的浮游生物与底栖动物群落物种增加;解决了乡村段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经济效益显著;城区示范河段两岸生态景观美化,亲水性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通过技术推广与应用,为长春市伊通河的水质管理和减少对松花江流域的污染贡献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创新点:
一是创新性的提出了“近自然、多功能、高效益、可持续”的生态修复理念和“增活力、提能力、减污染、降风险”的技术集成策略;提供了 2套技术标准(建议文本),5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并出版了2部专著。
二是解决了北方寒区低温条件下河道生态修复的技术障碍,改进了替代混凝土护岸的工程技术,恢复了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截留、过滤、净化污染物的功能。
三是研发了维持河流水文过程连续性的河床生态工程技术,解决了河道断流或少流导致河流水体失活及污染物滞留净化时间短的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