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台建设基本情况
吉林省湿地生态科技国际合作基地依托于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与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于2014年成立。在依托单位的支持和省科技厅的指导下,国际合作基地面向国家环境战略需求,以东北沼泽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我国湿地资源的保育、合理利用及科学管理为目标,着重开展“湿地生态过程与功能机理”“退化湿地与植被恢复技术”以及“湿地功能开发与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为政府管理部门开展湿地保育和生态恢复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为培养湿地资源与生态功能开发方面的高水平人才提供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平台,已经具备优良的科研条件与美好的发展前景。
研究基地现有固定科研人员40人,兼职研究人员5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4人,讲师5人。包括中组部“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东师学者”讲座教授2人。专业结构涵盖生态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现已形成“学术带头人引领、中青年为骨干”的队伍结构。
二、平台主要研发方向
以东北沼泽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我国湿地资源的保育、合理利用及科学管理为目标,着重开展“湿地生态过程与功能机理”“退化湿地与植被恢复技术”以及“湿地功能开发与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其中,湿地生态过程与功能机理主要围绕湿地植物功能与植被演替、生物多样性、水文过程及生态效应、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与机理等基础理论研究;退化湿地与植被恢复技术主要开展湿地退化过程与驱动因素研究、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技术、退化湿地生态结构调控与功能提升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湿地功能开发与资源管理主要侧重湿地保育与管理策略,湿地功能开发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与方式等咨询服务研究。
三、平台建设目标及未来规划
(1)国际合作基地立足引进与培养并举的原则建设队伍,在下一阶段继续扶持青年学者快速提升,引进优秀青年人才,活化开放交流机制,加强国内外合作,与名校名师紧密联系和学习,加快人才成长步伐。
(2)进一步凝练团队发展方向,实现高水平、创新性、有重大影响研究成果的更多产出。
(3)加强对国家科技需求的了解和掌握,积极申请相关政策与管理类课题以及相关的国际合作类项目,就共同关注领域与国外合作研究机构共同申请国际合作项目3项。增强为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决策需求提供支撑的团队实力,增加国际合作基地的国际影响力。
(4)加强国际合作基地野外研究站和实验场地建设,为申请国家级野外研究站奠定良好基础。并加快与国际高水平科研机构联合建设国际样地的进度。
(5)面向国家环境战略需求,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我国生态环境观测体系,吉林省湿地生态国际合作基地联合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拟申请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构建和完善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网体系,逐步建成国际湿地信息交流与科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